26日,重庆国际邮件互换局铁路口岸中心内,一个蓝色的集装箱被工作人员缓缓打开,一个来自德国的邮包在经历了1万多公里的长途旅行之后出现在大家面前,经过海关查验、分发处理等程序之后,这些邮件将被及时送达收件人手中。这也标志着中欧班列(重庆)首次较大规模邮件进口测试圆满成功。
进口邮路打通 刷新国际邮件运输模式
“这个测试邮包来自德国邮政位于法兰克福的处理中心,一共有15件,主要是纸和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往,德国发往重庆的邮件,很多都要在比利时中转,往后则可以直达重庆。
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外事司)副主任高洪涛告诉记者,去年11月,中欧班列(重庆)就已经实现出口运邮常态化运作,此次进口运邮测试的成功,是中欧班列运邮工作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将为推动中欧班列进口邮件测试和常态化运作、促进双向互通打下良好基础。
他表示,利用中欧货运班列运输国际邮件是当前我国邮政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国际邮件运输模式的一次世界性创新,对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加强我国与沿线各国邮政业务合作、便利沿线各国人民享受性价比更高、品类更丰富、物流更环保、时限更稳定的跨境电商寄递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悉,为了持续推动中欧班列运邮(快)件工作,2016年1月,国家邮政局牵头邮政、铁路、海关等有关部门成立了中欧班列运邮(快)件跨部门工作机制:今年9月,我国与万国邮联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同推进铁路运邮的合作意向书; 2017年3月,经万国邮联大会提案批准,万国邮联邮政经营理事会成立了铁路运邮特设工作组,由中国担任主席国,牵头开展与世界海关组织、相关国际铁路组织及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共同研究国际铁路运邮规则和标准等工作。
德国邮政:中欧班列(重庆)惠及中德中小微企业
在本次测试邮件发运前接受中国新闻媒体驻德国记者联合采访时,德国邮政敦豪集团高级运营副总裁托马斯·巴德里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中欧之间一条合理可行的运输路径,德国邮政对其发展潜力充满信心。除了中欧之间的一般货运和集装箱运输,铁路运邮也充满活力,是德国邮政集团邮政电商包裹部门可以选用的新型运输方式。铁路运输比海运快捷,比航运价格低廉,相比其他运输方式的碳排放也较少。“中欧班列可以激活中德跨境电商贸易,中小微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个邮政运输渠道出口电商产品。”巴德里表示。
“‘一带一路’建设无疑会带来亚欧贸易的积极转型。沿线的物流和运输网络已经将亚洲与欧洲、非洲和中东等地连接起来,覆盖范围超65个国家,占全球GDP的1/3。”德国邮政敦豪集团中国铁路及多式联运总负责人托马斯·科维斯基表示,“中欧班列为国际邮件在运输方式上增添了新的选项,也为客户提供了提升运输速度的更多可能性和选择,这项优势应该保持并扩大。
中欧班列(重庆)出口常态化:已发运铁路小包79万件
中欧班列是中欧围绕“一带一路”开展的最具能见度的合作。目前,随着中欧班列运邮工作的不断推进,经过政企协调推动,中欧班列运邮工作已经逐步由测试阶段过渡到出口常态化运作阶段,自2017年10月起,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通过中欧班列(重庆)共计发运48个邮包集装箱,共发运中欧班列(重庆)铁路小包79万件,总重量约240吨,货值约1150万美元。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开展了国内铁路网络的布局工作,在重庆建设了首个铁路邮件处理中心,在义乌、东莞、郑州开展运邮测试并积极推进常态化运作。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利用国际铁路运邮大通道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国际寄递服务的同时,将以仓储+配送+增值服务+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客户提供仓储、包装配送、清关、结(购)汇、退(缴)税、物流跟踪等全套跨境电商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全力打造完整的物流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在国际物流领域的竞争力。
“回程运邮测试成功,既实现了全国中欧班列进口邮件‘零的突破’,也进一步提升了海关的物流智慧监管水平。”重庆海关监管通关处副处长代文利表示。在积极支持进口运邮测试的同时,海关还持续强化做好出口运邮相关监管服务。在为中欧班列(重庆)承载的进出境邮件提供7×24小时通关保障的基础上,今年5月重庆海关在全国率先部署上线海关总署金关二期进出境邮递物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在全国首次将该系统运用到中欧班列运邮监管工作中,不仅有力助推了重庆邮件口岸智慧监管迈上新台阶,更进一步优化了中欧班列运邮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今年1-10月,重庆海关共监管中欧班列(重庆)出口铁路包裹24.1万件,监管邮包集装箱21箱,总货值356万美元。
粤ICP备 05036709号 电脑版
Copyright © 2004 -2018 seabay.cn 版权所有